English

一个太子的追求与一首千古留传的诗歌

2000-06-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祝美华 我有话说

身为太子,有各种追求,有的以列代圣贤自励,发奋努力,为日后登基作准备;有的贪图安逸,犬马声色,一旦失势,或身首异处,或沦为阶下之囚;有的翦除异己,残害骨肉,为一己利益,不惜生灵涂炭。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然而,出身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净饭王的太子乔达摩·悉达多却不屑于这一切,他的所为,超凡脱俗,他所向往和追求的,不是对王位的继承,也不是王族利益的延续,而是让世间一切有情都摆脱生、老、病、死的苦厄与贪、嗔、痴、愚的私欲。为此,他不惜放弃优越的宫廷生活,离开年轻美丽的娇妻,告别出生不久的儿子,孤身一人,离家出走,以非凡的毅力,磨炼自己,苦苦思索,不懈追求,终于在菩提树下得道,形成一套与时迥异的思想体系,并以此带动弟子们宣传他的思想,启发人们心灵中从善从真的本性。人们尊崇他,膜拜他,称他为佛陀、释尊,他的学说也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留传至今。《释迦牟尼佛画传》介绍的就是这位太子的求道、得道、传道的一生。如果你是一个与佛教有缘的人,你可藉此了解其创始人的生平,从而对佛教的真谛有进一步的感悟;如果你是一个想有所作为的人,那么,从释迦牟尼佛的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精神中,一定会得到不少启示。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看似简单的四句话,却是佛教禅宗有名的偈语,是禅宗明心见性的代表性。其作者,是唐代一名不曾读过书的打杂僧人,他因此而得五祖衣钵,成为禅宗六祖,并在接受衣钵后对禅宗思想有进一步的发明。唐武宗灭佛,佛教受到打击,而禅宗作为中国佛教却独得发展,其禅机所蕴含的机智性、思辩性为历代思辩者所津津乐道。《六祖惠能大师画传》一书介绍了惠能大师的事迹,使你对中国历史上这位对佛教的中国化有突出贡献的高僧及其思想有较清楚的认识,并对中国的禅宗思想有所了解。

《释迦牟尼佛画传》与《六祖惠能大师画传》均以画面表现传文,是上古版“中外名人画传系列”中的两种。当今生活节奏加快,这种休闲性的、图文互长的形式可望使读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以较轻松的心态了解丰富的社会文化知识,提高生活情趣。作为尝试,希望此二书能得到读者的认可和欢迎。原书由爱国华侨严宽?先生授权出版,中英对照。此次出版,也保留了原书的英文部分,给祖国内地有兴趣学习英语的读者提供一个中英文对照的画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